•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 研究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发表
    • 授权专利
  • 合作交流
    • 开放课题
    • 会议主办
    • 学术交流
    • 国际合作
  • 研究平台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 研究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发表
    • 授权专利
  • 合作交流
    • 开放课题
    • 会议主办
    • 学术交流
    • 国际合作
  • 研究平台
  • 联系我们
高希珂课题组
  • 首页
  • 导师介绍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课题组成员
  • 组内相册
组内动态
首页 > 研究队伍 > 高希珂课题组 > 组内动态
  • 高希珂组与合作者在薁基方酸菁近红外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方酸菁是一种具有两性离子共振结构的染料,在红光及近红外区具有较强的吸收与荧光发射,能级带隙较窄,被广泛应用于光诊疗、有机光电器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相较于方酸菁中常见的苯系电子给体,由富电子的五元环与缺电子的七元环骈合而成的非苯芳烃薁,具有较大的分子偶极矩、反Kasha规则的荧光发射等性质。将薁单元引入方酸菁骨架中,有望在保持染料近红外吸收的同时削弱或淬灭其荧光,提升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此外,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可进一步拓展薁基方酸菁衍生物在近红外区的光谱吸收范围和强度。近年来,高希珂组设计合成了系列薁...
  • 高希珂组与合作者在薁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由苯环构筑的经典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PS)等在日常生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对标PS的骨架结构,设计合成系列薁单元2-位或6-位与聚乙烯主链键连的聚薁乙烯新型高分子(PVAzs)(图1)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薁单元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望赋予聚薁乙烯新的性质和功能,如薁单元的偶极有望赋予聚薁乙烯强的聚合物链间作用和组装功能,获得高的玻璃转化温度和优于聚苯乙烯的力学性能;薁单元可逆得失质子的特性,有望使聚薁乙烯用作质子传输材料、酸致变色材料、耐酸...
  • 高希珂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萘二酰亚胺类聚合物近红外材料及其生物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光学诊疗材料是光诊疗一体化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性能有机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光学诊疗材料是光诊疗一体化技术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有机给体-受体(D-A)聚合物半导体因其原料来源广、化学结构易修饰、消光系数高和光/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在疾病光学诊疗领域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理想的NIR-II聚合物半导体诊疗试剂应具有较高的NIR-II区消光系数、优异的光热转化效率和光热稳定性,以保证其最大光捕获能力和持续稳定的诊疗功能输出。然而,这类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严重匮乏,急需发展性质优异的受体单元和...
  • 高希珂课题组与合作者在2,6-薁均聚物的合成及其在氢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薁是一种经典的非苯芳烃化合物,由富电子的五元环和缺电子的七元环稠合而成,分子偶极矩为1.08 D。在有机强酸作用下,薁的五元环(1-位或3-位)易于发生质子化,其七元环形成环庚三烯正离子。薁具有可逆的质子响应性质,这使得薁类衍生物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在聚合物中引入具有可逆质子响应性质的薁单元,使其与质子交换膜中的质子相互作用,有望提高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率,从而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然而,薁类衍生物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
  • 高希珂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非苯螺烯研究中取得进展
    螺烯(Helicene)是一类由芳(杂)环邻位稠合而成的具有螺旋手性的非平面多环芳烃,在不对称催化、手性光学探针和传感、光电材料及手性光学开关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由苯环构筑的经典螺烯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由四元、五元、七元、八元等碳环(包括苯环)构筑的非苯螺烯,因合成化学的困难一直鲜有报道。非苯螺烯其特殊的拓扑结构,有望产生新的性质和功能,为螺烯化学带来新契机。薁(Azulene)是一种非交替芳烃,由缺电子的七元环和富电子的五元环稠合而成,具有较大的分子偶极矩、非镜面对称的前线分子轨道、较低的能隙和...
  • 高希珂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阻转异构类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立体化学是从三维空间揭示分子的结构、性质、反应行为及功能,手性分子和同分异构体是立体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有机光电器件的关键成分,其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着其器件性能和功能应用。目前,对于有机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结构中的侧链长度和分支点位置对其半导体性能的影响已有一定的规律性认识,但立体化学中分子的手性(如中心手性、轴手性、螺旋手性)和构象等因素对有机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影响未能得到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是一类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希珂课题组致力于新型有机...
  • 高希珂课题组在基于薁的有机光电功能分子方面取得进展
    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有机光电器件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有机电子学的研究热点。材料的分子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性能,因此,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创制成为有机电子领域合成化学家关注的焦点。薁(Azulene)是一种青蓝色的具有较大分子偶极矩的非苯芳香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薁由缺电子的七元环和富电子的五元环并合而成,表现出非镜面对称的分子前线轨道(HOMO/LUMO)、较低的能隙和反Kasha规则的荧光性质。薁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备受关注。近年来,薁在构筑有机光电功能分子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设计合成基于...
1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沪ICP备05005485号-1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邮政编码:200032电话:(021)54925155传真:(021)64166128E-mail:omlab@sioc.ac.cn